新闻动态
行业动态
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。患儿在围手术期易发生低体温(体温< 36℃),年龄越小,体温越容易下降。围手术期低体温也可导致很多并发症[1 ]。因此,对体温的有效监测和调节是保证患儿手术成功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。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,本院采用充气式保温毯预防患儿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,效果满意,现报告如下。
1 对象与方法
1.1 对象本组6O例,男38例,女22例;年龄6月~3岁,平均1.9岁;均为腹部择期手术,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29例,肾盂输尿管成形术12例,经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lO例,结肠造瘘术后关瘘术6例,肾母细胞瘤根治术3例;所有患儿体温正常;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制定的分级标准为I~II级。用抽签法将6O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,两组患儿性别、年龄、体重、手术类型及输液量、术野冲洗量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。
1.2 方法
1.2.1 体温监测方法 给患儿气管插管的同时放置食管温度探头至食管远端,持续监测食管温
度作为机体核心温度。
1.2.2 保温方法手术间室温设置在23~25℃。使用37℃ 腹腔冲洗液。观察组患儿用WarmTouchTM充气式保温装置保温,用Care DrapeTM小儿全身保温毯(规格60 em×90 cm),设定充气温度36~39℃(保温毯温度设置有四档:低档3O~34℃、中档36~4O℃ 、高档4O~42℃、室温空气档),患儿卧于充气式保温毯上,将保温毯反折覆盖在患儿的四肢,用胶布黏贴固定,术中根据机体核心温度调节保温毯的温度,直至手术结束。对照组患JLI~I'于手术台上,采用常规方法保温,除术野以外身体覆盖双层中单。
1.2.3 监测指标 全麻诱导开始时、手术开始时和手术开始后1O、2O、30、6o、90 min及手术结束时患儿的食管温度;患儿手术毕(1针缝好)至拔出气管插管的时间及患儿苏醒时间。拔气管插管指征:呼吸频率>2O次/min,潮气量>6 ml/kg不吸氧情况下SpO >95 ,PetCO。波形规则,有正常的肺泡平台,咳嗽反射良好 。苏醒指患儿有哭闹,可以睁眼。
1.2.4 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以X±5表示。用SPSS 14.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,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。
2 结 果
2.1 两组患儿术中食管温度变化比较见表1。
表1 两组患儿术中食管温度变化比较(x士 。℃)
组别 |
例数 |
麻醉 开始时 |
手术 开始时 |
手术开始后(min) |
手术结束时 |
||||
10 |
20 |
30 |
60 |
90 |
|||||
观察组 |
30 |
36.57±0.31 |
36.40±0.27 |
36.40±0.31 |
36.34±0.31 |
36.31±0.33 |
36.27±0.34 |
36.25±0.32 |
36.25±0.28 |
对照组 |
30 |
36.60±0.33 |
36.36±0.32 |
36.18±0.39 |
36.07±0.44 |
35.92±0.49 |
35.81±0.49 |
35.71±0.50 |
35.64±0.48 |
t值 |
|
0.365 |
0.446 |
1.639 |
2.482 |
3.216 |
3.610 |
4.451 |
5.506 |
P值 |
|
0.718 |
0.659 |
0.112 |
0.019 |
0.003 |
0.001 |
0.000 |
0.000 |
2.2 两组手术结束时低体温发生率 观察组3例体温<36℃,低体温发生率为10 ;对照组23例
体温<36 ℃,低体温发生率为77%,其中5例<35℃ 。两组比较, X2 =27.15,P<0.01。
2.3 两组手术毕至拔气管插管的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见表2。
表2 两组术毕至拔气管插管及苏醒时间(x-t-s,min
组别 |
例数 |
拔管 |
苏醒 |
观察组 |
30 |
5.33±0.98 |
18.07±3.12 |
对账组 |
30 |
8.97±1.81 |
29.90±4.15 |
t值 |
|
9.69 |
12.32 |
P值 |
0.000 |
0.000 |
3 讨 论
3.1 患儿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有文献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O ~7O ]。主要原因是麻醉剂对体温调节的影响,手术室内低温环境、开放体腔、静脉输液和输血亦是发生低体温的原因 。小儿由于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相对较大,散热较快,且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,有效调节和保持恒温能力差,故在围手术期更易发生低体温。在手术开始后30 min,由于身体热量的重新分配,即体内中心热量向外周转移,体内与外周间温差越大,转移越快,表现为中心温度的显著降低;而手术开始3Omin后,体温下降主要是由于散热量超过代谢产热,约75 热量通过皮肤对流、辐射等途径散失,热量的散失量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,温度差越大,散热量越多。
3。2 低体温的危害杜克及罗森堡 指出,轻度低体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,中度低体温使患儿意识水平进一步下降,重度低体温则使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抑制、昏迷;低体温也可导致心脏病、血凝病及手术创口抗感染能力下降];低体温使代谢率降低,肌松药、麻醉药的作用时间延长,从而延长拔气管插管及苏醒的时间,易发生呕吐、误吸。
3.3 充气式保温毯预防患儿低体温的原理 患JLIlib于充气式保温毯,通过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高对流气体,再加上四肢用保温毯覆盖,柔韧有弹性的保温毯材料易传递热,一方面能提高患儿皮肤温度,减少体内热量向外周转移,另一方面可防止体表热量向环境扩散,从而防止患儿发生低体温。本文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仅10 。
来源: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